「胼胝體[1]運動法」是我在閱讀陳立川先生著作的《人體空間排毒—從皮膚到內臟依序清除你的毒素》[2]中介紹的一個運動方法。從形式上,簡單的來說就是—「閉著眼睛,原地跑步。」
圖片來源:網路。
作法:
一、施行時間:最好是每天早上起床。
二、準備工具:1.輕鬆褲裝。
2.約60x80cm的地毯或軟墊,務必要有止滑功能。
3.鬧鐘或可設定鬧鐘的手機。
三、施行方式:
1.鋪好地毯,周遭的障礙物要清開。
2.換上輕鬆褲裝,赤腳。
3.設定10-15分鐘的鬧鐘,時間可慢慢延長。
4.按下鬧鐘。
5.閉上眼睛。
6.開始原地慢跑,注意自己的腳步,不要踩出墊子外。
7.以自己最舒適的節奏、速度跑步,調整好呼吸,輕鬆地跑著,直到鬧鐘響。
8.睜開眼睛,查看自己的臉朝著那個方向。
9.坐下來、輕拍、按摩自己的大腿、膝蓋、小腿。
10.喝杯溫開水,擦擦汗。
說明:
■「閉著眼睛。」
2009刺絡針雜誌 (The Lancet) 重新定義健康的意涵時,只用了一句話:「何謂健康?健康乃是適應能力。」(What is health? The ability to adapt.) [3] 雖然只是一個簡短的定義,卻大大地開啟了健康詮釋的空間、讓人們對健康的理解與適用性更加的彈性、寬闊。
閉上眼睛運動,是促進身體調適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。視覺(visual perception)會影響平衡,動作時,當人們能夠看到身體的位置時,比看不到身體的位置時,腳能夠維持平衡。
再者,傳達平衡覺的特殊受器在內耳的前庭器(vestibular apparatus),由三個半規管(semicircular canals)以及橢圓囊(utricle)、球狀囊(saccule) 組成,球狀囊與橢圓囊負責偵測靜態的平衡訊息(靜態平衡),此種訊息對於維持身體姿勢至為重要,三半規管排列互相呈垂直狀態,分別負責三個不同方向的運動平衡訊息 (動態平衡) ,因此,不論那個方向的動作皆能刺激微小的受納細胞,把人體環境的位置通知大腦。
若身體已失去平衡或即將失去平衡時,來自半規管的刺激將會通知大腦中樞(CNS)來調整或修正,使身體免於失去平衡(林正常,1987)。
因此,倘若閉上眼睛則能讓大腦中樞(CNS)的平衡機轉獲得訓練,產生更好的調整能力。
人在張眼、閉眼、清醒或昏迷狀態下,腦電波的振動頻率會有明顯不同的變化,約在1~40Hz之間,國際腦波學會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ocieties for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ology)依照不同的頻率,將腦波分為α、β、δ、θ波。
一、β波:當人專注於思考、推理,或是壓力大、心情緊張、不自在、憂慮等,容易測到β波(12~38Hz),β波頻率最高,是「意識」層面的腦波。
二、α波:在專注力下降、放鬆、神遊四方、放空、心不在焉、閉上眼睛後,會測到α波(8~12Hz),α波可以說是「意識與潛意識」之間的橋樑。
三、θ波與δ波:一旦進入睡眠時,腦電波會變成低頻波θ波(4~8Hz)與δ波(0.5~4Hz),θ波是「潛意識」的波,例如記憶、知覺、情緒、態度、信念、夢境或冥想等;δ波是「無意識」的層面,在恢復體力的睡眠時需要。α、β、δ、θ波的組合型態可反應人體行為及學習上的表現。[4]
簡單的說,
閉上眼睛就會產生α波,讓人放鬆。
■「原地跑步。」
跑步是人類原始的自然行為,對健康體能的提升與維持很有幫助。依個人體會,原地跑步是最簡便、最省力、最不傷害膝蓋的跑步方式(有機會再細說)。
這個「閉著眼睛,原地跑步。」的運動是一個很不錯的參考,推薦給大家!
參考資料:
[1]胼胝體(Corpus callosum)是哺乳動物大腦的一個重要白質帶。它連接大腦的左右兩個半球。胼胝體是大腦最大的白質帶,其中約包含2-2.5億個神經纖維。大腦兩半球間的通信多數是通過胼胝體進行的。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3%BC%E8%83%9D%E4%BD%93
[2]陳立川(2009)。人體空間排毒—從皮膚到內臟依序清除你的毒素。台北市:如何出版社。p199-p201。
[3] http://www.thelancet.com/journals/lancet/article/PIIS0140-6736(09)60456-6/fulltext
[4]http://secretbrain.weebly.com/3312627874303403106123494.html